什么是悬棺葬法

发布时间:
2024-08-19 17:10

“悬棺葬法”是中国古代葬法的一种。

即人死后,亲人会把遗体入棺,找一处悬崖陡峭之处,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将其置于崖洞中、崖缝内,或半悬于崖外。此葬法多见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,悬置越高,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。对于这种葬法,还有一种说法是将他们藏起来,不被别人找到。

悬棺葬法简介

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。

“悬棺葬法”是属崖葬中的一种。人们会在悬崖上

凿数孔钉以木桩,将棺木置其上;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,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。人在崖下可见棺木,故名。

悬棺主要存在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珙县、兴文、筠连、镇雄、昭通等县。与珙县悬棺葬并存的还有崖画。

各地发现的悬棺葬,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。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,属春秋、战国之物。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麻、苎麻、丝、棉纺织品残片、残竹席等。四川珙县、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,其上为人字坡盖,属元、明时期之物。珙县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以衣服为主,其上装饰繁缛,随葬的竹筷上写有汉字。

悬棺葬法的种类很多

一说起悬棺葬,不少人对它的印象是:神秘!尤其是近几年《盗墓笔记》等类似题材的电视剧盛行,使得一些传统墓葬文化变得玄之又玄,一提起古墓有关的词,就让人倍感神秘,甚至望而生畏。

其实悬棺葬作为古代的一种墓葬制度,是处理死者尸骨的比较特殊的墓葬方式,与土葬、火葬等,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。悬棺葬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。悬棺葬是古代墓葬文化的一种,通过了解墓葬,我们可以从侧面去了解各族人民所处的历史阶段、社会物质生活、社会文化习俗等等,是重要的史料。

根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考古资料,悬棺葬有哪些方式呢?

第一种:在岩石上凿出洞穴,然后把棺木插进入,棺木一部分在洞穴内,一部分悬在洞穴外。

第二种:利用天然形成的洞穴,把棺材半放在洞穴内,一半裸露在外面。

第三种:也是借地理优势,挑有巨岩缝隙的地方,把棺材放置上,也有的架几根横梁,棺材全部露在外面,悬在空中。

第四种:在岩壁上先把孔凿出来,镶上木桩子,再把棺材放在上面,这种还是比较常见的,不过有些棺材放的位置比较高,据记载“百公尺以上”,不少棺木经历了岁月的侵蚀,已经掉了下来,但上面依旧留有斧凿的痕迹。

上面这四种方式,都离不开一个字“悬”,所以统称为“悬棺葬”,当然还有一些在岩壁上凿洞,将棺木全部放置其中的,这种方式是“岩葬”,不少文献将其也列入悬棺葬中。

那么,目前我国哪些地方出现过悬棺葬这种墓葬遗迹呢?

悬棺葬法的历史足迹

有关资料中记载:最早出现的时期应该是商周时期,年代距今应该在三千六百多年左右,悬棺葬这一少数民族墓葬习俗,从春秋战国,一直延续到明清,从未断绝。

悬棺葬法,当然离不开当地人们的宗教意识和风俗信仰了。

唐代有文《朝野佥载》中记载,“五溪蛮”的父母去世以后,将尸骨放置在村外面,三年后在临江的高岩上放置棺木。他们认为,“弥高者以为至孝”,也就是放的位置越高,越是尽了孝道。

元代时期的李京,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写了一篇文章《云南志略》,文章记述土僚人死后,“则以棺木盛之,置于千仞巅岩之上,以先坠者为吉”。这里明确提到土僚的宗教意识,认为悬放的祖先棺木,愈高愈好,坠落愈快,愈能使后嗣子孙得到吉祥;相反,就是比较不吉利了。

悬棺葬法作为一种葬法也是一种文化,它反映了不同民族、地域之间的差异以及殡葬形态,如今此种葬法不多见了,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种历史遗留的特殊文化即可。

END